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凯 于建平 北京报道
“不是车不好,只是价格不合适。”3月初,汽车行业开始了一轮降价潮,据了解目前已有40多个品牌、上百款车型参加,囊括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这些企业不仅在降幅力度上进行比拼,还在花样、规模甚至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上进行较量。
(资料图)
汽车分析师王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我国汽车行业不断壮大,竞争也会愈发激烈。再加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汽车行业出现大幅降价也是正常情况。”
促销活动花样繁多
实际上,从时间线来看,湖北省并不是第一个配合企业出台促销政策的省市。早在2022年,上海市就推出过购买上汽、蔚来、沃尔沃等本土车企的产品,可根据售价不同享受1万元或2万元的补贴。吉林省也推出过购买一汽旗下全部自主、合资品牌乘用车及轻型货车车型可享受最高3.7万元补贴的政策。这些地方和品牌之所以没有引起较大范围的轰动,一是力度不如湖北大,二是13万的B级车确实难得。
而在湖北和东风推出促销政策后,业内看到了降价后市场的火爆。不少地方和车企也开始加入到这场浪潮中。除了奇瑞、吉利、长安、一汽等品牌外,上汽大众也在近日推出了高达37亿元的补贴。
据了解,在上汽大众的37亿元补贴当中,辉昂的优惠幅度最大,达到了5万元;其次是途昂、威然等车型,优惠幅度达到了3.5万元;2023款帕萨特、帕萨特PHEV等车型的优惠幅度也达到了2.5万元。除了燃油车型,上汽大众2023款ID.3的优惠达到了2万元;2023款ID.4X和2023款ID.6X的优惠幅度也达到了3万元。
不过,此前《华夏时报》记者在走访市场时了解到,上汽大众经销商在今年1月份就推出过力度不小的优惠政策。例如对旗下部分燃油车型最高减免50%购置税、纯电车型有2万元左右的优惠等。
除了上汽大众,广汽集团也推出了在广州区域的促销活动。具体来看,广汽传祺旗下混动车型可享受1万元补贴、购置税减半;购买广汽传祺GS3影速、影酷、影豹可享受3年8折保值换购政策;广汽本田全系车型综合优惠最高8万元;广汽丰田提供厂家补贴5000元,置换补贴至高1万元,以及金融服务最高2年0息的政策。
除此之外,广汽集团表示,消费者在3月15日-31日下单购买上述品牌的车型后,有机会免费获得粤A蓝牌。
据了解,粤A蓝牌需要通过拍卖获得,每个月的成交价都不同。资料显示,2023年2月粤A蓝牌的车牌个人平均成交价为14356元。《华夏时报》记者拨打广州一家广汽本田4S店了解到,该活动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消费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牌就可以参与。
不仅不断有企业加入降价,地方也在持续跟进。近日,成都也推出了高额补贴。其中,在成都购车每辆通享补贴2000元—6000元,总额为7000万元;在成都经开区购车每辆专享补贴4000元—9000元,总额3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项补贴可以叠加,这意味着在经开区购买20万元以上车型最搞可以享受1.5万元补贴。
同时,成都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申请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还能享受所购买车型现有优惠、整车制造企业匹配让利两大优惠,实现“三重福利”叠加优惠,最高可以达到15万元。
哈尔滨市也在21日推出了补贴政策,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哈尔滨对参与活动人员、户籍都不限制,只要是在哈尔滨市合作商户使用银联POS机,刷卡并付购车全款购买家用新乘用车(含)和新货车(含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均可参与,最高可享受5000元补贴。
消费者选择观望,销量提升或有限
随着参与价格战的企业和地方不断增多,市场也变的混乱起来。不过,记者在走访了几家4S店后,发现客流量并不大,吸引消费者的还是一些主流品牌,例如广汽丰田、上汽通用等。“最近行情不是很好,虽然我们也有优惠,但幅度没有网上炒的那么凶,我们也确实不敢降太多,不然老客户那也没法交代。”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
此外,多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现在消费者都是直接问车辆降价多少,如果价格不如他们在网上看的低,基本上就不会有下文。但是各地的刺激政策又不一样,没办法进行统一,所以整体销量与降价前也不会差太多。
虽然从现在就来谈降价的效果有些为时尚早,但在政策推出后,汽车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1日—3月12日,全国乘用车厂家批发45.2万辆,同比下降18%,环比取得小幅增长,市场零售数据依然不振,市场零售41.4万辆,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11%。
“降价品牌太多以及幅度越来越大也不是一件好事。”王坤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我国消费者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同时,降价品牌越来越多也使消费者存在观望情绪,毕竟谁也不知道后面还会不会有更大的降幅。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也有同样看法,他表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目前降价的车企,大部分产品集中在15万元左右,都是经济型车型,这类车型的消费者一般都是工薪阶层,也并非刚需,消费者肯定想充分享受实惠,越便宜越好,所以会导致越降价就越观望,这是一个普遍心理。”
基于此,一些车企推出了“保价”措施。不过,在业内看来,90天保价也意味着90天过后可能会对产品价格进行调低。对此,王坤表示:“90天的时间点恰好是国六b切换的时间点,这也是针对市场上所传清库存的应对。不过,这种政策对于实际消费的影响较低。”
从各个方面来看,价格战绝非长久之计。降价对于品牌的口碑和溢价能力都有较大的损害,所以车企还是要从产品出发,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不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技术都是最关键的,未来车企仍需注意技术提升,用相对先进的技术来替代价格的调整。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