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凯 于建平 北京报道
虽然造车业已经逐渐回归理性,但无人驾驶依旧是最具想象力的“黑科技”。
(相关资料图)
日前,《华夏时报》记者从滴滴自动驾驶方面获悉,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与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深化合作协议,共同发布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并宣布将成立合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首次以自动驾驶公司和整车企业合资的形式推进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规模化量产。
对此,滴滴自动驾驶方面表示:“我们和广汽埃安会从用户真实需求出发,联合打造安全可靠、乘坐舒适又低成本的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滴滴自动驾驶方面还表示,首款量产车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
2025年推出量产L4级无人驾驶新能源车
实际上,早在2021年,滴滴自动驾驶就已经和广汽埃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彼时,滴滴宣布将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如今,双方的进一步合作,也可以说是首次对外公布进展。
根据“AIDI计划”,滴滴自动驾驶将与广汽埃安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定义和量产共享出行L4级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全速推进无人驾驶出行生态建设。
滴滴自动驾驶方面表示,该量产车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推动L4商业化加速落地。合资公司还将与滴滴出行及广汽集团旗下各投资企业开展成果应用合作。
“滴滴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尽快将无人驾驶技术落地在量产车上。”汽车分析师徐嘉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他认为,无人驾驶只有大规模量产之后,成本才能降下来,这样才算真正意义的商业落地。
那么,滴滴为何坚定的与广汽埃安进行合作?滴滴自动驾驶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广汽埃安是非常优秀的新能源车厂,拥有很好的整车设计制造能力,是非常优秀的推进量产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的合作伙伴。其AEP3.0高端纯电专属平台和星灵高端电子电气架构,也将能帮助新一代无人驾驶量产车,使其在安全、体验、效率等方面具备显著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的确,作为整车制造商,广汽埃安从车辆制造到技术开发都有着较深的造诣。首先从产品端来看,截至目前广汽埃安AEP3.0高端纯电专属平台,是国内最先进的纯电动专属平台之一,也是埃安这些年厚积薄发的技术成果。从销量来看,广汽埃安4月销量41012辆,同比增长302%,环比增长2.5%。1-4月累计销量121320辆,同比增长120%。能取得这一销售成绩,也说明了消费者对广汽埃安的认可。
从自从驾驶技术来看,广汽埃安在量产自动驾驶方面也有着丰富经验。从AION S到AION LX,AION系列产品在智能驾驶方面都在不断迭代,目前已经实现覆盖高速+城市路况的全场景自动驾驶。
同时,广汽埃安也还拥有星灵架构,通过这套架构可以为广汽埃安系列产品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以及智能化场景快速开发与迭代等多维度的功能,实现硬件即插即用、软件常用常新。
对于任何一个自动驾驶系统而言,与一个良好的自动驾驶硬件平台合作,将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因此,广汽埃安可以说是滴滴非常优质的合作伙伴。
规模发展还需多方努力
实际上,不止是滴滴和埃安,Robotaxi几乎是大企业都会涉足的领域。特斯拉CEO马斯克在2016年就提出要做无人驾驶出租车,并在2022年宣布,2024年量产无方向盘和踏板的新型“Robotaxi”。
之所以众多企业入局,是因为Robotaxi确实有广阔的前景。根据麦肯锡预测,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销售额将达2300亿美元,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2600亿美元,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市场。
而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滴滴在Robotaxi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滴滴拥有庞大的出行网络,其出行业务可以获取现实中大量行驶场景,这意味着滴滴的出行网络,可以成为自动驾驶落地的天然应用场景。
滴滴自动驾驶的这些优势也正是广汽埃安所需要的,双方合作后,不仅有了数据获取的能力,还拥有了不断扩大的车队规模以及较高的品牌影响力。这样看来,双方的合作加深也将会给其他做Robotaxi的企业带来压力。毕竟在这个行业中,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任何一家做无人驾驶的企业,如果不能快速推动量产、扩大规模,将会在后续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然而,规模化是当前全球的Robotaxi商业模式都面临的一个困难,全球Robotaxi业务领军企业Waymo在14年时间里都没能将Robotaxi业务规模化。在我国,虽然已经有不少Robotaxi网点,但依旧远远不够。
此外,法律允许L3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也是重要一点,这关乎于无人驾驶新能源车是否能够顺利推向市场。同时,责任认定、配套保险等相关法律也需进一步完善。
不过,目前自动驾驶业务已经再逐步发展,相信随着技术更加完善,自动驾驶得到认可后,商业化落地也会成为现实。“无人驾驶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无尽的可能性和想象力,在这些竞争的企业当中,谁能够率先为消费者带来大规模量产的无人驾驶车,谁就有引领整个行业向上发展的资格。同时,也会收获巨大的收益以及更高的利润。”徐嘉平表示。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