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展示仿蝴蝶微型扑翼飞行器。 泱波 摄

2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一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在该校举行,70支队伍携最新科技创新作品参与角逐,大学生现场“脑洞大开”,玩转高科技,比拼创意。

11月2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一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在该校举行。 泱波 摄


(资料图片)

仿蝴蝶微型扑翼飞行器、自动跟随智能购物车、多绳驱动飞行机械臂、火星无人直升机……本届参赛项目涵盖航空航天、机械加工、信息通信、材料化工、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现场“脑洞大开”,玩转高科技,比拼创意。 泱波 摄

长得像蝴蝶,翅膀是透明颜色,能够在低空实现飞行……来自航空学院的仿蝴蝶微型扑翼飞行器前排起了长队,这一充满美学与高科技的飞行器吸引不少同学驻足拍照。“我们做了大量的测力试验、仿真模拟实验和样机试飞试验,未来有望在此基础上制作出尺寸极其微小的扑翼飞行器。”该院21级硕士研究生陆楷杰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何让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更“聪明”?机电学院团队设计了一款外骨骼机器人,适用于辅助老年人行走、康复训练等场景。该院21级博士研究生朱杨辉介绍,传统外骨骼机器人采用电机配高减速比的驱动方式,无法满足高安全和高柔顺的物理人机交互需求。本项目提出一种基于人体意图识别的人机交互控制策略,以此来辅助病人康复和行走。

本届参赛项目涵盖航空航天、机械加工、信息通信、材料化工、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泱波 摄

据介绍,本次创新实验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上午的预赛中,70支队伍通过现场演示汇报展示了作品的成果及创新点,评审专家现场提问、互动。专家评委共评选出12支队伍晋级决赛,竞逐奖项。决赛中,多位校内知名教授、行业专家及产业教授组成的决赛评审团对参赛项目进行了更深入地指导。学校对获奖项目给予最高3万元的奖励,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工作。

参赛的科技创新作品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泱波 摄

“除了项目的创新性、实践性、展示性,本次大赛还有一条重要的评奖标准,就是项目的应用价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培养处处长郑祥明表示,此次比赛的评委普遍认为,现场很多项目都很“实”,可以直接应用至各个领域。“我们后期也会重点关注这些优秀项目,去进一步推进技术的发展与落地。”郑祥明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施大宁指出,南航一直十分重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工作、设立了各类创新实践项目,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创新资源。他表示,学校将不断完善研究生创新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着力提高学校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天宫杯”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特色创新实践品牌活动,竞赛举办11年来,参赛队伍已达640余支,参赛研究生2800余人,获得立项的培育项目先后获得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机创新大赛等一系列赛事中最高奖项。(范伟 徐珊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