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北京12月1日电(记者张璁、杨昊)11月3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联合发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未成年人过度上网情况有所改善,工作日、节假日日均上网时长与2020年相比均有下降。
报告显示,城乡未成年人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的差距已基本弥合,但在网络使用方面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农村未成年网民上网设备相对单一、长时间上网情况更突出、使用休闲娱乐类应用比例较高、使用学习资讯类应用比例较低。
根据报告,视频平台成为获取信息重要渠道,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塑造的影响值得关注。接近半数未成年人通过短视频、视频平台获取社会重大事件信息,近四成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
报告显示,网络安全环境持续改善,未成年网民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较2020年下降,多数未成年网民会关注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同时网络安全方面也出现一些新的风险隐患,部分未成年网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网上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陷阱仍然存在。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报告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度。二是推动青少年模式改良升级,在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三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能力。四是学校、家庭、平台企业各尽其责,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合力。
据了解,今年的报告覆盖31个省(区、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报告从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网络接入环境、网络使用特点、教育监管、网络安全与权益保护等方面,分析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趋势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2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