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期间,论文写作既是重要的学业任务,也是整合知识、输出观点的过程。留学生写作时有哪些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何突破语言障碍?本报记者采访了几名有经验的学生,听听他们的分享。
日常积累素材
“对我而言,写论文的难点是针对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刘涛是就读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的博士生,一路求学,他积累了不少写论文的经验。刘涛说:“通常一篇论文从研究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3个角度展开论述,在‘怎么办’的部分,尤其需要针对研究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这是论文的落脚点,也是写作具有挑战的部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刘涛认为,要想在提出解决方案时有创新的点子,除了充分了解前人研究外,还需要做好日常积累。“我认为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时刻记录灵感。美国课堂注重学生的阅读和讨论,学生需在课下完成阅读,然后在上课时分享读后感并和同学讨论。我在阅读和讨论时会把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思考记下来,写作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几名受访留学生纷纷表示,平时多读文献对论文写作大有裨益。好的阅读并不是“走马观花”、泛泛涉猎,想写出好的论文,先要成为一名好的读者。
刘人博在韩国延世大学学习对外韩语教育,他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技巧。“阅读文献时我会分析论文的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每方面单独整理成文档笔记,帮助我实现‘一篇论文不重读’,从而提高科研效率。”
刘人博进一步解释说:“看论文内容时我特别关注作者的切入角度、研究对象的选定理由、论文的框架结构、段内句间的逻辑展开方式等,学习作者的思维方式。同时,我也看论文中值得再次引用的部分和参考文献,及时建立相关文档并予以记录,进行归类和总结。对于论文语言表达,我会整理文中好的语言表达、句式、用词等,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利用学校资源
写作时,中国学生除了参照书籍和文献,还可以通过学校资源获得更多帮助。对此,刘涛有亲身体会。
“我认为主动联系导师、寻求他的建议相当重要。”刘涛回忆,“我的专业是文艺学,有一次我的论文主题是研究蒋孔阳先生的绘画美学思想。我想找到较好的研究切入视角,便主动与导师探讨。导师提出可以从蒋孔阳先生的中西方绘画美学比较研究切入,我当即受到了启发。这是一条我尚未尝试的写作思路,帮助我挖掘出了更丰富的研究内容。”
在刘涛看来,论文完成后也要积极请教导师,获取修改建议,这是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重要一步。“不仅可以根据老师建议,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还要学会举一反三,下次写作时避免出现相同问题,写作能力就能逐渐提高。”刘涛说
记者了解到,不少学校开设了论文写作课程,给予学生指导。杜珂就读于德国慕尼黑大学传媒专业,她说:“学校开设的论文写作课不仅教学生如何确定论文写作的框架、思路,还对具体的语言表达给出指导建议。课程实用,深受同学们喜欢,需要在选课时赶紧‘下手’。”
“我所就读的韩国延世大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论文指导资源。”刘人博介绍,“学校设有韩语和英语写作服务中心,当学生需要思路指导或语言校正、润色时,可以提前在服务中心系统上预约,会有专门的研究员教授一对一联系学生,提供详细反馈。为提高留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大家使用写作服务,学校很多教授要求留学生在期末时上交3份文档,分别是论文初稿、写作服务中心的服务回执单和校正后的论文,以帮助大家在完成论文后进行反思、总结。”
攻克语言难关
在国外写作通常需用外语完成,对于如何突破外语障碍、准确表达语言,几名学子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语言表达问题,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写作服务进行改正。”刘人博分享了自己的方法,“每次收到写作服务中心的初稿修改意见时,我都会整理一个‘记错本’,将自己犯过的错误重新梳理一遍,在下次写作的时候尽量避免。与其徒增数次修改初稿的经历,不如对经验和错误进行归纳,提升自身写作实力。”
刚来美国上学时,刘涛也曾在上课时担心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够地道,担心会因此赶不上课业进度。“但我后来意识到,观点、内容才是语义传达的核心,中国学生首先要克服非母语表达的那份心中的不自信。”
刘涛还分享了一些翻译与修改软件,他说:“DeepL和Grammarly是我常用的软件,翻译的准确度较高,还能润色表达、改语法错误,对于论文写作很有用。”
杜珂认为,相比华丽的辞藻,清楚的表达更为重要,对于非母语论文写作来说更是这样。她说:“论文写作并不需要生僻复杂的词汇,而要把重心放在内容本身。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过程和成果的一种呈现方式,想要做到表达清晰,我们除了外语能力,还需具备逻辑思维和谋篇布局能力,这是更全面的写作思维。”
“提升论文的外语写作能力没有捷径可走。”杜珂说,“首先要有意识地阅读优质论文,学习、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通常好的论文段落很规范,中心句、论据以及之间的逻辑衔接关系一目了然。此外,还需要尽可能多地积累不同的表达句型,让行文表述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