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期,多地出台鼓励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打造特色消费地标、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推进文旅融合等方式,让城市有了更多烟火气。特色鲜明、场景多元的夜间经济,正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堪称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对于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等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同时,夜间经济的许多新业态也会产生大量就业服务需求,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因此,各地推动夜间经济加快复苏、实现更好发展,可谓正当其时。
夜间经济潜力大、空间广,但一些地方发展夜间经济还存在“千城一面”、缺乏特色,忽视科学规划,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长此以往,游人审美疲劳,口碑也难免应声下降。例如,有的城市夜间经济产品供给仍局限于餐饮、购物、游船、灯光秀,而文化、体育、表演、康养等产品供给匮乏,业态单一;有的城市没有从空间利用实际出发,刻意植入“空降”的夜间经济功能片区、夜市一条街等消费场所,由于“水土不服”,造成交通拥挤、噪声污染问题;等等。
应该看到,如今在大众消费升级带动下,高品质的夜间经济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而是不断涌现出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向着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如何进一步激活夜间经济潜能、满足市民对夜间消费的升级需求?这对各地来说是一个机会,更是一次考验,既需要在对接消费需求上出实招,也需要从精细化管理层面下功夫。
一方面,各个地方发展基础不同,资源禀赋也不一样,靠“一招鲜吃遍天”很难突围。发展夜间经济,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新,避免同质化和低水平建设,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赋予其更多文化内涵和时代元素,努力打造一批具备鲜明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的夜间经济聚集区和“打卡地”,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创新路线,展现一座城市独特的吸引力。西安的网红街区大唐不夜城之所以能保持口碑、维持热度,就在于找到了夜间经济与城市文化相互融合的密码。
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的水平与质量,使夜间经济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比如,根据夜间经济不同的消费要素、场景,打造全链条综合服务体,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沉浸式消费体验。完善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在夜间出行活跃度较高的商业网点、商务区等,增加夜班公交线路,提升治安管理、噪声控制、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水平,打造繁荣、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特别是要做好对夜间经营场所的监管,保障食品安全、提升环保水平等,确保消费者能够安心放心消费。(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