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日照海洋研究院一起开发生产的新型掺合材料,可降低每方水泥用量80至100公斤,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已经开始使用和对外推广。”山东晟华管业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张永亮这样介绍。
在持续强化创新和绿色低碳理念的指引下,晟华管业通过多年自主研发,实现了从生产到利废全过程“绿色水泥”制造模式。
晟华管业是日照市一家主要生产钢筋混凝土管、箱涵、顶管、检查井等各类预制构件的公司,目前拥有6条生产线。作为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晟华管业成立不到6年,已发展成为年产值超过1.5亿元的企业,并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行业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关资料图)
“双碳”战略背景下,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越高,未来竞争就越占据主动。山东各地企业主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换道超车”的同时,还聚焦“老树发新芽”,让传统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资料图)泰安市岱岳区一工作人员正在远程操作无人矿车。岱岳区宣传部供图在泰安市岱岳区泰安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数据大屏上,一套从矿山到水泥出厂的完整智能化系统及数据资产中心实现一“幕”了然,屏幕上闪动着密密麻麻的小点点,开一个,就可以看到一组设备的运行情况,这不仅让工厂管理精细化、生产稳定化,还能为管理决策提供智能化服务。
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揭开了“智慧”矿区转型秘密:企业以数字化转型为基础,建立联通5G基站,实现5G网络全覆盖,矿山区域内实现全自主排孔、钻孔、换杆,一台台经过线控改造的无人矿车穿梭在生产运输一线,通过智能集群调度平台协同管理,可与矿区复杂生产作业无缝衔接。该企业启用“5G矿山+数据中心项目”后,综合电耗及标准煤耗分别下降4%、3%,比同规格生产线降低14.8%、8.7%,生产成本同口径相比降低6.2%,年节约标准煤1200吨,劳动生产率高于同行3至4倍。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的山东彩山铝业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各式各样的新材料仿古建筑令人目不暇接。该公司总经理陈华介绍,公司金属的仿古构件,俗称“铝代木”,其实外形颜色与木头的没有差异,解决了传统木质构件开裂、易燃的难题。
木材易受潮、变形、褪色,维护成本高,彩山铝业瞄准市场需求,探索研发金属仿古构件,但如何保持构件色彩的长久性成为攻坚的难点。企业解决高精尖的难题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助力。今年以来,宁阳县持续开展百名专家宁阳行、书记县长高校行等活动,为科技型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去年采山铝业与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就借势而为达成合作。
“通过与省科学院的合作,我们企业掌握了多彩喷涂技术工艺,经过反复实验、调试,目前我们产品的力学性能、牢固度、持久度等都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指标,色彩持久度能达到16年。”山东彩山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健介绍,在政府部门的助力下,现在,彩山铝业的产品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资料图)在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山东亿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安装新能源智能电动扫地车。郜玉华 摄菏泽市牡丹区为做好绿色低碳发展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在吴店镇规划建设了小型电动环卫专用设备产业园。落地建设的山东亿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生产出新能源智能环卫小型扫地车,以零排放、无污染、无噪音、智能充电等突出优点,成为走俏环保市场的新型产品。目前,该公司还开设了专用车试验场、小扫车无人驾驶试验区,稳步扎根智能制造领域。
同时,牡丹区建立规上企业培育库,完善企业帮扶政策措施,全面落实金融、人才等生产要素服务,积极开展助企纾困行动,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迅速起势。去年,该区获批山东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逾30家。
位于临沂市兰山区的山东晟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全球首条一次成型可饰面胶合板自动化连续生产线正在紧张有序地运转。“日产量能达到2万张标准板,年产30万立方米。”该公司董事长王守君介绍,与传统工艺相比,该生产线减少了18道生产工序,工人由1500人减少到70人,综合成本降低25%,新产品全部使用MDI无醛胶,被山东省评为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宜居”科技示范工程项目。
(资料图)图为临沂市兰山区的山东晟昌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兰山区委宣传部供图兰山区是全国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出口和交易基地,是著名的“木业之都”。以晟昌新材料为引领,深度锻造产业链条,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驱动主导产业提质提档。
晟昌新材料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成立了于文吉研究员工作室,拥有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5项,先后荣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我们将深化产业链整合,延伸上、下游基板和机械产业链建设,迅速打入一线高端集成家居市场,建成1条年产1万立方米‘木钢’示范生产线。”王守君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