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一觉醒来变成病人了?”自11月13日起,不少人都因自己突然被“高血压”疑惑不已。


(资料图片)

11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联合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简称《实践指南》),将中国成人的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这意味着,原本“正常高血压高值”人群将被转入高血压人群,且一旦落实,我国国内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翻倍,直逼5亿。

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给出了一锤定音的回应: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同时强调,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热议

标准降低引发热议

虽然目前《实践指南》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网络预发表链接已经失效,但这件事还是在普通人和医生中,产生层层涟漪。

“医生说我血压没啥问题,也不用吃药,调整好饮食习惯就行,可按照那个指南,我现在就是病人。”看到下调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5岁的张先生很是困惑,“现在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吃不吃药?听谁的?为啥一会儿下调,一会儿又说没调?”

同样因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感到茫然的,还有在基层医院从事高血压诊疗工作的李峰,“一下子多了好多高血压患者,对于慢病管理也会增加很多难度。”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实践指南》的发起人及首席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蔡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将血压控制得再低一些,能够带来明确的心血管获益。对血压值在130~139/80~89mmHg之间的患者建议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对其中高危人群进行降压药物治疗,其他患者可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的非药物治疗方式。

针对这一说法,不少高血压专家持反对态度。“《实践指南》发布那天,我们全国高血压专家群里就开始非常热烈地讨论,许多专家并不同意130/80mmHg定义为高血压。”国家级知名专家、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创始人、河南省高血压防治中心创始人王浩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会有一个正常高值,早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就已经明确定义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这样一个数值区间为正常高值。

“但并不能因为血压处于正常高值130/80mmHg,就判定一个人患上了高血压,要么是正常血压,要么就是高血压,显然是非黑即白的逻辑思维,在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之间就是应该有一个正常高值的区间,这是非常合理的,也是适合临床实践的。”王浩强调。

王浩称,在临床上,他接诊的许多病人血压在130/80mmHg,甚至收缩压140~150/80~90mmHg,如果没有其他危险因素,通过戒烟限酒、减少钠盐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他们血压就会恢复得很好,“不能一上来就用药,因为过度用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治疗的原则是首先改变生活方式。”

声音

下调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

“刚看到这个下调标准时,很震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不建议高压在130~140mmHg的人去医院开药,认为更重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比如健康饮食、不熬夜、戒酒等。

据王浩介绍,高血压人群特别大,且高血压相关疾病非常多,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很多与生活方式有关,而“健康中国”等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于控制血压很重要,“我们希望药物用得越少越好,什么时间使用药物也是对医生的一个医疗技术考量。”

王浩称,临床工作中,每个病人都会向医生问同一个问题:要不要吃药?医生的决策一定要参考权威的

指南,“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在基层,不要给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带来困惑,治疗不能过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下调诊断标准后,会对血压正常高值人群,造成诊断高血压而引起的焦虑,原本改变生活方式,血压就会回归正常的他们,会因贴上高血压的疾病标签而焦虑,血压可能越来越高。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看到,《实践指南》指出,对血压≥140/90mmHg的高血压患者,推荐初始联合降压药物治疗。但王浩认为,自己临床工作中不会这样用药,因为经常看到因用药量大引起血压过低的患者,降压应遵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的建议。

对《实践指南》多位参与者提到的,下调诊断标准可让更多人更早期关注血压,进行降压,显著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以及5~10年后可节约大量医疗费用等观点,胡大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调低诊断标准并未将控制高血压的绝对风险下降很多,还涉及药物副作用、耗费巨大医疗开销和人力成本等诸多问题,下调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

作为一名患病近20年且血压一直控制很好的高血压患者,顶端新闻创作者高强算了一笔经济账:以他现在每月药费100元计算,诊断标准下调后增加的近3亿高血压患者,一个月将产生约300亿元的药费,即便砍半儿,数字依旧庞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