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实习记者 杨燕 北京报道
随着以往招聘高峰期“金三银四”的到来,医药行业的高管变动频率肉眼可见地提高了不少。
2023年一季度以来,已有数十位药企高管离职,其中不乏一些传统药企的灵魂人物谢幕,以及研发和财务等核心岗位的变动。
(资料图片)
自3月份开始,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九州药业总裁花莉蓉、千金药业董事长江端预等一把手就先后因为个人原因、年龄等因素宣布自当前岗位离职。进入4月,重磅人物的变动也不少见,以岭药业发生工商变更,公司创始人吴以岭卸任董事长,由其子吴相君接任。艾伯维中国区总经理欧思朗宣布离职,自其上任至今已十年,这位行业老兵接下来的去向也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从侧面来看,一个行业在职人员的就业率和跳槽频率也是行业景气度高低的表现之一。2023年至今,医药行业的求职和离职有哪些趋势,“人来人往”背后,又有哪些行业走向值得注意。
人才流动背后,药企变化何在
A股首家人力资源公司科锐国际近日发布的《2023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下称《指南》)报告中指出,大健康产业各细分板块目前处于稳中求变的态势,企业招人更加谨慎,对人才的要求不降反升,中高层次复合人才仍是各类企业竞相争夺的主要对象。
2023年对于很多企业而言都是重新出发的一年。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变化。多位猎头向《华夏时报》记者提到,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前两年大肆扩张招人的CRO、CMO、CDMO企业,目前几乎都处于裁员或者不进人的状态,因为新冠暴涨的订单红利期也早过去了。
《指南》中提到,在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各公司在招揽人才时均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初创型、成长型公司更看重人选的性价比,而外资等更具有吸引力的大平台对人选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才流向来看,随着资本注入和新药审批流程的加速,国内创新型公司需求持续增加,人才流动呈现由外资向国内企业流入的趋势。
诗迈医药猎头合伙人Vicki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比往年“金三银四”的热度,2023年截至目前招聘市场比较冷清。由于行业大环境的冷静,资本也相对冷静了下来,创新药企的融资进度明显不如去年,也有很多公司因此调整策略,砍掉了一些竞争力相对较低的管线,把资金放在当前最需要的地方,招人进度也因此慢了下来;大规模扩张的企业少之又少;同时CXO等依靠甲方吃饭的企业也相应的存在裁员、优化等情况。“求生存”、“活下去”成为了今年很多企业的主流想法。
Vicki提到,疫情结束后,很多公司研发管线及战略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的高管角色和定位也是不同的。例如近期多位药企研发负责人出现了人员变动,跟企业对自身管线和研发策略的调序其实是挂钩的。
4月3日,传奇生物宣布成立战略顾问委员会,任命渤健前首席执行官(CEO)Michel Vounatsos为顾问。在这之前几天,百济神州同样在官网发布了一则人事消息,宣布任命 Julius Pryor III 为公司首位全球多元性和健康公平负责人。
从近期人员变动案例来看,多位药企高管最近一段职场履历都不长。
4月1日,浙江华海药业副总裁尚飞递交离职申请,她此前曾就职于辉瑞、赛诺菲、诺华制药、玛氏、中美史克等,2019年5月至2023年3月任华海药业副总裁,任期三年有余。
4月3日,康弘药业副总裁方群辞去公司职务。2023年以来,康弘药业已有两位副总裁相继离职,且均是研发带头人。
公开信息显示,方群于2019年12月获任康弘药业副总裁、新药研究院院长,主要负责小分子,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平台,新型制剂项目的研发及国内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发,任期终止时间为2022年12月,在康弘药业一共待了将近三年的时间。
4月4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王湘衡辞职,要知道,王湘衡去年7月25日才上任,此次辞职距离上任仅过去8个月。同日,老百姓大药房同样公告其财务总监兼财务负责人文杰锋辞职,其于2022年5月13日上任,就职时间同样不满一年。
对于高管流动频率,Vicki直言,医药行业如今跳槽频率明显高于从前,此前一个研发端口的候选人,在一家企业待个5—8年是常有的事,当下能在一家企业待个3—4年已经算是比较久了。
不可忽视的是,从我国新药研发的进度来看,近两年正是一些产品推到临床后期的阶段,也是项目最容易夭折的阶段,出于对回笼资金或是数据结果不好的影响,大量项目、生产线和工厂停工停产,也使得一些从业者被动加入跳槽大军。
降薪或平跳成常态,往年增幅少见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提供给本报记者的一份行业数据中显示,2023年Q1医疗健康行业招聘年薪中位数为15万元,其中制药领域的新发职位仍然遥遥领先于其他细分赛道,占据第一位。
猎聘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范围内总体接受降薪跳槽的人次占所有投递人次的比例为27.18%,这些接受降薪跳槽的人次同比上涨199.90%。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各地能接受降薪跳槽的人次占当地总投递人次的比例均超23%,这些人次同比增长均超156%,其中有15个城市同比增长超200%。
对于医药企业薪资水平的变化,Vicki表示,创新药赛道尚未火热之前,市场基本都属于传统药企,大家找工作的选择也比较固定,但大量的biotech公司兴起后,对原有用人市场冲击很大。举个例子,2018年之前,原本行业头部的传统药企,对应届博士可能就开15—20万的年薪,但2020年开始,一家biotech公司可以给应届博士开到33—38万一年。
这种好年景并没有在2023年延续。在提及今年一季度的药企人才市场流动状况时,Vicki坦言,无论是企业端还是人才端,近期招聘流程都推进得很慢。对企业来说,业务量充沛时,急于招人干活,流程短,对人员需求也比较明确。但目前很多企业都放缓了招聘节奏,希望优中选优,给出的薪资条件也较为保守。
据Vicki观察,刚过去的Q1很多候选人薪资平均涨幅仅在10%—15%之间,不乏平跳甚至降薪跳槽的优秀人士,不仅如此,他们入职的流程也明显变长了。
《指南》中同样提到,从企业类型来看,受政策利好,外资制药企业的国内发展依然保持稳健趋势;内资成长型和成熟型药企均会专注于降本增效,更加注重研发管线的整合,缩减Me-Too 及 Me-Worse 项目,积极引进并推动有望成为首创药物或同类最优药物(FIC/BIC)的项目及新赛道项目。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