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 曹燕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到2022年建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到2025年全国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拥抱数字经济,为景区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是众多景区的愿景。当下,不少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多体现在景区公共服务上。比如,建设虚拟数字景区、实现虚拟旅游。南京牛首山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孙倩文介绍,智慧旅游系统通过基于静态图像无缝拼接的虚拟现实技术,将9.51平方公里的牛首山核心区全景地图完美地呈现在游客眼前。游客可以通过浏览景区网站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使用虚拟旅游应用实现云端游览,犹如身临其境。

另外,很多景区在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后,逐步增加了游客体验类应用。例如,扫码导览系统让游客在景区的各个点位,通过微信扫描景点二维码,获取点位图文导览、语音讲解等服务。

以上都是景区智慧旅游的常规操作,是目前景区智慧旅游发展的主流标配。然而,景区智慧旅游建设是硬件的搭建,更是软件的提升。能否内外兼修,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与游客体验形成交互,才真正考验着景区智慧。

采访过程中,一些景区业者提及,景区智慧化目前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景区智慧化建设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智慧化实现水平仍处在较浅层面。一些景区的智慧旅游建设碎片化,各个系统互不相干,形成一系列信息孤岛,一些智慧旅游系统甚至沦为摆设。问题的关键还是景区智慧化与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没有完全匹配。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将景区智慧旅游发展分为“渡难关”和“谋发展”两个层面。他认为,预约旅游以及通过电商、短视频直播销售门票和景区周边商品,都属于“渡难关”类型。“谋发展”则意味着景区按照自身定位,采取各类数字化手段,推动景区营销方式的转变,创新消费场景,引领培育游客的消费。

很多景区已经在智慧旅游的运营端发力。近两年来,多个景区推出和景区文化特色契合的数字藏品,与景区营销紧密结合,打造与年轻用户互动的新玩法;黄果树旅游集团启动“安旅通”平台建设,以黄果树景区为核心,利用流量优势、品牌价值,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地服体系,整合旅游资源要素和周边产业融合,努力实现“黄果树+N”的营销裂变,促进目的地消费;牛首山景区在票务营销、二次销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游客的消费习惯及消费场景,通过游客画像的建立,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商业布局,实现精准营销,通过增加旅游产品组合、营销活动策划、活动效果评估,积极探索旅游景区营收的新增长点。

对此,一些景区业者认为,不能运营的景区智慧化体系不是好的景区智慧化体系,景区智慧化转型升级的核心是“运营”。以运营为目标搭建的景区智慧化体系是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的重点,更是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为未来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