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考古队员展示提取离土的头骨化石。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摄

新华社武汉12月26日电(记者喻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26日公布,经过考古队的数月奋战,备受关注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于近日被顺利提取、离土出舱,目前已进入修复、观测和研究环节。考古证明,百万年前的郧县人已会狩猎和餐食食草动物,“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进一步研究有望精准地破解直立人演化过程的谜团。

今年5月18日,“郧县人”3号头骨在位于湖北十堰的学堂梁子遗址新一轮发掘中破土露面,并于9月28日由国家文物局作为“考古中国”重大成果发布。国家文物局、湖北省各级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等学术机构对这一重大发现高度重视,迅速组成由行业顶尖专家构成的多学科考古发掘研究团队,并制定了《“郧县人”3号头骨发掘和研究方案》。

在头骨化石提取现场,记者在1000多平方米温湿可控、功能完备的考古方舱内看到,“郧县人”3号头骨周围布满了动物化石,考古队员使用电动的风刻笔,宛如牙医一般一点点地把头骨化石周围的胶结物剔除。半年多以来,考古队不断地将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从堆积物和胶结致密的钙质结核体中剥离,使百万年尘封土裹的远古人类遗珍逐渐显露。

“头骨的发掘和相关样品的提取及数字化建模是本次工作的重中之重。”主持本次考古发掘和研究的项目负责人陆成秋介绍,历时半年,在4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队进行了20多次高精度的三维建模,拍摄了20多万张照片,对发掘的全过程做了高清录像,提取了1400多份沉积样品,力争实现化石与文化遗存发掘的精细化和高标准。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组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介绍,从目前保存的状况来看,“郧县人”3号头骨顶骨、眉弓前额凸起,鼻骨显露,左侧面部的骨骼基本完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欧亚内陆100万年前最完整的头骨。3号头骨相较于1989年、1990年先后发现的“郧县人”1号、2号头骨,更加完好、更加珍贵、更加重要,对于1号、2号头骨因为变形、压扁扭曲所造成的信息提取困难和一些观测数据的不准确,将是一个巨大的弥补。

高星说,距今百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材料很少,中国目前已经发现的元谋人只有两颗牙齿化石,而牙齿留下的解剖学性状信息特别少。蓝田人的头盖骨化石挤压变形非常严重,并且下部的骨骼缺失。郧县人在东亚直立人的演化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承上启下,“郧县人”3号头骨的发掘和研究将填补一个重要时段和重要区域的空白。

记者了解到,围绕人类化石和其他遗存,考古队系统采集了大量用于年代、环境、埋藏和残留物分析的沉积样品。考古发现大量石器证明,百万年前的郧县人已会狩猎,并制作和使用砍砸器、刮削器。遗址同时出土象类、马类、牛类等大量食草类动物化石,推测为人类狩猎餐食的残留。

接下来,考古队将对“郧县人”3号头骨的形态、结构、年龄、性别与埋藏情况做精细研究,对伴生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做系统观测,分析郧县人的体质特征、演化地位及其文化与技术特点和适应生存方式,进一步破译远古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谜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