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郑大二附院田晨光

人体内没有明火,没见冒烟,从哪里来的温度呢?

有一种内分泌疾病,它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怕热、多汗、消瘦、心慌等,病情明显的患者在寒冷的冬季依旧觉得燥热,这种疾病就是“甲亢”。甲亢的本质是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该激素可以促进“解偶联蛋白”基因的表达,使得更多的解偶联蛋白加入解除偶联的过程,从而增加身体的产热量。

什么是解偶联蛋白?它解了谁的偶联?在哪里产热?这就需要回到生命体能量代谢的层面才能说得清楚。

人体的一切都来源于食物。如果我们放一块肉到汽车的发动机里,汽车不会跑起来,但人吃了肉跑起来就有劲。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体里有个特别的“发动机”,它就是线粒体。

线粒体既是人体的发电厂,又是人体的热源厂。解偶联蛋白作为一种线粒体的内膜蛋白,在哺乳动物体内有五种类型。有些化学物质也具有与解偶联蛋白一样的作用,比如酒精、水杨酸等,被称为解偶联剂。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将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无论是产热增加还是散热减少,都会出现发热。

在临床上,我们会看到,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直接损伤体温调节中枢会导致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低热是因为产热过多;而心力衰竭、大面积皮肤病变等会引起散热减少,也会发生低热。

但明明是发热性疾病,为啥有些患者却表现为怕冷甚至打寒战?

这是因为,当致热源把体温调定点抬高之后,人体为了快速升温以达到“来自中枢”的要求,便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加上有些感染会导致脱水,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体表温度的降低就在所难免,甚至会有四肢末端冰凉的表现。这时候,患者经历着外周降温、内脏升温的过程,会感觉寒冷。有些升温的过程更加剧烈,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调节冲动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从而增加产热,临床就表现为打寒战。所以,如果患者感觉畏寒或打寒战,常常就是高温的前奏,预示着热浪就要来袭了。

推荐内容